2013年10月27日,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举行。这是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国高校设立的首个专项工作基地,2013级卓越司法人才培养试验班(以下简称“司法实验班”)是该基地在我校设立的首个实验班。从2013年到现在,学院已经完整培养了5届司法实验班。
一、司法实验班的培养特色
在8年的培养过程中,司法实验班逐渐形成了培养特色。在司法实验班进行了较多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形成了系列改革成果。实验班的目标在于教学改革的“实验”,被证明效果较好的改革成果应当推广。(1)有的课程已经推广到普通班。比如《外国法律思想史》的课程,2013-2015级的法学学生,只有实验班学生开设。从2016级开始,该课程推广到普通班。针对学生不读书、不读经典书的现实状况,该课程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兴趣,引导和培养阅读经典的方法和习惯。(2)有的改革效果较好,但由于成本较高不易推广。比如2014年彭凤莲教授和陈银珠副教授主持的《刑法分论》课程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的内容是丰富课堂形式和探索全过程考核方式。通过课堂辩论、课堂讨论、学期论文等形式丰富课堂形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学期论文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口试成绩,这四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分别为20%、30%、30%、20%。该改革被证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平时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投入较多,平时成绩比例受限,面试的人财物成本较高等原因,不易推广。(3)有的改革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有专业老师的参与。比如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以班级为单位。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举办学术沙龙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习方法。内容包括阅读经典著作、讨论学习方法、讨论热点案件、考研经验交流等。(4)个性化指导,改革效果较好,需要专业老师的参与。这个活动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上半学期。以4人为一组,由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每次见面,讨论两个内容:第一,每人提前阅读一本名著,进行汇报;第二,讨论学习规划和毕业方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继续鼓励、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名著,另一方面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司法实验班的培养成效
以考研录取率为标准。虽然仅仅以这个标准评价培养成效不全面,但是这是重要的参考标准。2017-2021司法实验班的考研录取率(包括保研学生)分别为,59%、54%、56%、35%、32%,平均为47%。普通班的考研录取率(包括保研学生)分别为,39%、32%、39%、26%、30%,平均为33%。司法实验班的名校考研录取率分别为,46%、36%、36%、28%、19%,平均为33%;普通班的名校考研录取率分别为,18%、15%、23%、16%、21%,平均为19%。这里的名校包括985、211高校、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实验班与普通班相比较,无论从考研录取率还是名校考研录取率,实验班都比普通班要高。
三、司法实验班的培养总结
司法实验班的未来如何,值得思考和探索。(1)实验班的定位模糊。实验班与普通班到底是趋同还是应当有特色,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为方向。从实验班与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趋同。我的思考是,实验班应当具有更多的特色,有哪些特色,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比较优势进行讨论和探索。(2)实验班的特色淡化。司法实验班应当定位为法学教学改革的“试验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当得到鼓励、项目支持和经费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制度、跨学科研究、双师同堂、反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都值得在司法实验班率先探索。(3)实验班与专业教师沟通不足。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迷茫、学习障碍、专业困惑等问题,学生需要专业老师提供专业的答疑解惑。应当建立更多的渠道,把专业教师与学生联结起来。每个学期至少有两次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集体沟通活动。(4)实验班的学习氛围有待激发。实验班的学生都是经过笔试和面试,从全校选拔出来的,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何把这些能力和潜力激发出来,是一个重要课题。学习氛围说起来抽象,实际上客观存在。如果能够从这个班级同学的表现中感受到鼓舞和激励,就是氛围好;如果从班级及其同学中感受到挫败和丧气,那么氛围就不好。班级氛围对每个同学和授课老师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学院、辅导员、专业老师和同学共同去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