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后备军,我们应该从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高度,认识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性,为此,需以课程为抓手,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法律是国家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刑法》的目的在于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刑法》是对公民和社会组织最为底线的要求,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刑法》关于刑罚的规定则具有鲜明的国别特色和伦理根基。《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刑法总论》是对《刑法》总则部分进行阐释和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刑法总论》是法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刑法总论》课程共分为三大块,即刑法论、犯罪论和刑罚论。在每一部分当中,都蕴含着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出这些元素。在《刑法总论》课程中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和遵纪守法教育。
在刑法论部分:刑法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效力范围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比如说,刑法旨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刑法的任务在于通过刑罚维护国家安全、公民权利和社会秩序。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在刑法基本原则部分,通过罪刑法定、对犯罪人平等适用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教学,助推学生认识刑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反对特权的基本立场,体会刑法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刑法效力范围部分,通过与过去相比较,使学生认清刑法管辖权的大小由国家实力决定。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法域外适用方面的论述,告诉学生,目前刑法对在中国领域内的犯罪具有管辖权与国家的强大关系密切,今后还应在刑法的域外管辖方面多做努力,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刑法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刑法对于中国公民在域外受到侵害的案件同样进行管辖,体现了国家对于公民负责任的态度。对于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公约的犯罪,中国同样不会袖手旁观,而是行使普遍管辖权,体现了国家的担当精神。
在犯罪论部分:通过对犯罪概念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以及犯罪后应该受到刑罚处罚,帮助学生树立守法意识,远离犯罪。通过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犯罪成立需具备条件,牢记犯罪的认定应严格依照刑法,不能罔顾法律,法外定罪,以此培养学生的奉法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在正当防卫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保护防卫人权利,使学生认清正当防卫作为权利,受到保护的本质所在,树立“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义不能向邪恶低头”的公正价值取向。同时也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告诫学生不能滥用防卫权。通过正当防卫制度的学习,弘扬文明、和谐、公正、法治、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理解和认同意识。
在刑罚论部分:通过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刑罚的文明、人道与宽和,理解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掌握刑罚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体悟刑罚对于未成年人的宽宥和对老年人的体恤。通过量刑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刑法对于具有不同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的犯罪人适用不同的量刑情节,体现法律公正的价值观;通过刑罚的执行制度和消灭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慎刑、恤刑的观念。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认清我国刑罚制度的中国特色,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觉意识。
(本文系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3年高峰学科和奖补学科建设项目《刑法分论》(2023GFXK19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