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201604252003网站太阳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编辑:王兰 时间:2016-04-28点击数:

2003网站太阳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主要目标及任务完成情况

2011-2015年五年间,学院经历了政学院、学院两个办学阶段,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美丽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学平台取得新突破。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设立安徽省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设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律事务中心、普法学校、法律援助中心。有教学法庭(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十六法庭【示范庭】)和电子政务2个实验室,与各地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合作建设有20余家实践教学基地。法学专业是校特优强专业、安徽省综合教改示范专业和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法学实训中心是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教改示范专业。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制定了《学院教师授课资格认证与教学能力提升办法》《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命题与阅卷管理办法》《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管一体化实施办法》等7项制度,召开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本科生、研究生举办各类读书会72期,20余位老师亲临现场指导,举办教师接待日80余次,面对面交流、解决1000余人次的生活、学习撒谎功能的困惑与难题。本科生、研究生均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刑法学》教材获省级规划教材立项,4人获校优秀教学奖,6人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奖,1人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学院共邀请28名法学名家和实务专家,深入课堂,先后召开两届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研讨会;学生共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240余项。其中,8人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人在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中获奖,43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1人获安徽省首届高校未来律师辩论赛最佳辩手,2人获苏皖未来法律辩论赛优秀辩手,代表队分获首届省高校未来律师辩论赛、首届苏皖未来法律辩论赛亚军,2人获校十佳大学生、2人获校自强之星;2次获校精神文明十佳事迹。

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阶段。新增法学、政治学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司法服务方向)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方向),新增地方政府学目录外二级硕士点。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现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法制史、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地方政府学等8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招收学术型研究生。

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2013年成立校高端科研平台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院,平台特聘教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向全院学生集中讲授课程200余课时。2015年出版《安徽地方治理研究报告1》《法治安徽建设年度报告(2014)》。2013年我院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社科项目9项,超额完成既定目标7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超额完成8项,在CSSCI等三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7篇,超额完成25篇,获得科研项目到账经费224.8万元,超额完成182万元。成功举办2014年安徽省高校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高铭暄、张文显、公丕祥、吴汉东等40名境内外知名学者来我院讲学80余场;1人参加省政协首次立法协商会。

社会服务展现新作为。高质量完成芜湖市“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开设培训程班127期,累计培训学员近13000人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培训中心由三级资质提升至二级资质,2013年初完成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中心建设。开设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7个,共招收203名学员;完成安徽省公务员行政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54期,培训人员近500人。学院兼职教师担任公司企业法律顾问100余家,王宇松博士撰写的《国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做法及其对我省消保条例修订的启示》《关于我省消费者权保护条例修订的建议》咨询报告被省委、省政府所采纳。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学院现有在职专任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引进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博士、高层次人才8人。校院两级聘任胡云腾、史际春、张恒山、付强、孔明安等5人为特聘教授。3人晋升教授、10人晋升副教授,4人获得博士学位,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0余人赴国内外高校访学。2人获省振兴计划拔尖人才项目资助计划。2人入选安徽省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1人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为安徽省政府法律顾问,2人为芜湖市政府法律顾问。

对外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十二五期间,学院承办第六届海峡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中国联合国协会2014年人权知识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师外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共近200人次,到国()3个月以上访学4人次,共接受外国留学生本科生1人、研究生2人,3名本科生到国境外交流培养。

党建科学化水平取得新提升。成功召开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推进支部工作整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创建“党员先锋模范工程”、党员进社区等特色党建活动,形成2篇工作研究论文,获校级重点党建研究项目立项1项,与5个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2所普法学校、1个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2人获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4人获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向学校提供新闻稿件276篇。2人挂职锻炼,3人成功竞聘正科级干部,5名职工成功竞聘副科级干部。支持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协助做好安徽省民主人士后备干部遴选工作。支持1名教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14年获校“先进职工小家”称号。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院上下、全体师生拼搏进取,努力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办学基础薄弱,政学院期间,由于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积累不足,与传统学科专业相竞争时很难获得足够的办学资源和拓展空间。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甚合理。主要原因是成长慢、成长难;受地理位置、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因素限制,引进高层次人才难。

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紧迫感不强,内生动力不够。对高校教师的角色认识不到位,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尊荣感不够强,职业定力有待加强。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1、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等教育新变革,国家相继推进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改革等重大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新常态赋予高等教育新使命。随着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将由高校主导供给模式转变为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主导的需求模式。学院要主动抓住国家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重大试点等契机,适应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2依法治国战略将为学院发展提供新动力。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下,学院要适应依法治省和法治政府建设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法治人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求,抓住建立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中小学开设法治课程等契机,创新法学教育模式,改革法学、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为建设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双一流”建设为学院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务院和安徽省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使学院有了争取更多平台的机遇。以“双一流”为导向,整合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凝练学科方向,发展交叉学科,把握发展新机遇,建设服务地方的、有特色的高水平学科专业。

(二)严峻挑战

1、人才队伍支撑度面临挑战。学科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中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人均科研立项与成果产出较低。部分关注社会实践尤其司法实践的教师,未能将司法实践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难以有效地支撑科学研究。

2.学科学位建设支撑度面临挑战。同类院校与学科竞争激烈,相关省部级研究平台与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新的政策不明朗。在东南十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中,有法学博士点的高校2所,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达7所,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1所,有行政管理硕士点的5所。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在国内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在省内地位还没有取得本质提升,高水平、高层次学科学位点突破难度较大。

3、外部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高等教育面临大分化、大调整的格局,各高校都在抢抓人才、“双一流”机遇,我们又面临区位、学科、资金、生源等方面的挑战,面临的标兵越来越强,面临的追兵越来越多。如何突出自身的特色,避免和国内及省内其他高校学院的“同质化竞争”,是十三五期间对我们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贯彻“五个理念”,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开放活院”的四大战略,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特色,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在全国同类院系有一定影响力、魅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一)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动力学院。创新为学院核心发展理念,创新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模式。

(二)坚持协调发展,建设效力学院。正确处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学科、专业之间关系,本科、研究生不同办学层次之间关系;注重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的协调,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的协调。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力学院。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尊重办学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生态、教师教学与学术生态,以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积极健康的学院文化。

(四)坚持开放发展,建设活力学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推动合作办学,深化与实务部门、企业的协同育人,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空间。

(五)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合力学院。充分利用资源、师生勠力同心,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共享,办学效益惠及师生。

四、“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任务与举措

(一)总体目标

按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通过五年建设,学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理体系、一个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两个高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品牌,确保法学学科位于省内同类学科专业第一方阵,缩小与安徽省211大学的差距;确保政治学学科专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在全省第一方阵的影响力;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第一方阵,争创一流。

(二)重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A、本科生培养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院本科生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80人,全院本科生规模基本稳定在1100人左右。确保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率达到100%,确保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编写教材1-3部;建设5-10个高质、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每年申报1-2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争取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获奖5-10人次;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0%,考研率达到25%,毕业率达到99%,获得学士学位率达到98%;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25%以上;学生违纪率不超过2%、零责任事故,零欠费,力争每年募集奖助资金8万元;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参与率100%,选树校级以上典型3个。

(2)具体措施

——加强专业建设。制定和实施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卓越人才基地建设;完善专业校标。建立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的“教、学、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实现“三个课堂”联动;继续实施课程群负责人制度;探索实施本科生班主任3年制、分级分类导师制。

——强化第一课堂。所有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现使用规划教材;编写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强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网络课程。规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两家进课堂”品牌活动;强化课程的过程考核。

——强化二三课堂。科学整体设计二三课堂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性,打造“模拟法庭”、“模拟政府”、“未来律师辩论赛”、“江淮普法行”、“公共管理读书会”等特色品牌;加大学科竞赛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教师接待日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强化实践教学。维护教学法庭、电子政务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新增各类专业软件并实时升级;加强与实务部门合作,建立高质量、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创新创业类项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强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抓住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突出深化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两个重点,以学风、班风、舍风“三风”建设为抓手,实施“修德明辨,志存高远;修智勤学,锐意创新;修行笃实,止于至善,修身养性,文明律己”四修教育工程,推进“日常管理法治化、就业指导全程化、资助育人多元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安全稳定常态化”五化工作机制,构建“引领+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B、研究生培养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院研究生年招生规模在60-80人,全院研究生规模达到200人左右。学生违纪率不超过1%、责任事故率为零,建设3-5个高质、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率达到99%,获得硕士学位率达到96%,升学就业率达到95%

(2)具体措施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探索建设优质生源基地,严格录取复试环节,提升生源质量。

——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培养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课程考核的重点向教学过程转移;强化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指导,严格学位论文质量审核。

——充分发挥专业学位校外导师作用,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制定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细化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标准。

——提升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探索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贡献、指导质量与研究生指标分配相关联的机制。

——办好《赭津论坛》,继续设立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鼓励学术型研究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做好“三助”工作,完善研究生奖助评审推荐制度;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严防学术不端行为;开展沙龙、演讲、读书等活动;指导研究生职业规划,促进充分就业。

2、学科学位点建设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2020年,学院法学、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若干二级学科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力。

2)具体措施

——优化学科体系。加强刑法学、民商法学、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学等有一定优势学科的建设,保持或达到全省领先、全国有特色的学科地位。推进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有一定基础的学科加快发展,增加对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贡献度。重点培育法理学、公共行政学等有全局性意义学科布局,增强对一级学科的支撑度。扶持国际法学、经济法学等有一定条件的学科设点,丰富一级学科的覆盖面。探索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教育法学等交叉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学科方向。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遴选、培养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巩固现有队伍的基础上,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人才与接收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应届博士毕业生并举,建设好学科梯队和创新团队。特聘国内一流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或学科建设顾问,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配合学校学位点调整,开展学院二级点动态调整研讨,优化学位点布局;迎接国家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工作,做好现有资源梳理,做好相应建设工作,争取提升学位点层次;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准备工作。

——改进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学科平台建设模式,促进院内两个一级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改进学科建设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方式,提升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益。

3、科研与平台建设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2020年,形成2-3个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建设1-2个特色新型智库。力争建立1-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获得8-10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80C刊及三级以上论文。产出1-2个标志性科研成果,出版著作10部。

2)具体措施

——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制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案,引导教师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注重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创新学院科研培育项目设置方式。落实院内学术报告制度。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高端科研平台和其他科研机构建设,优化学术团队和梯队结构,培育优势特色领域。

——促进科研项目建设与成果产出。坚持项目申报与研究并重,积极组织教师申报人文社科三大基金,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与结项工作。

——注重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法治安徽建设与安徽地方治理研究,培育组建“法治安徽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产出系列化,丰富成果类别。

——加强科研规范和诚信建设。修订完善院内科研制度;严格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营造潜心治学、务实创新的学术氛围。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

1)目标任务

2020年,博士化率达到50%,高级职称教师达到50℅。引进高层次人才5-10人。实务部门挂职锻炼2-3人;赴国内名校访学5人,海外访学2-3人。

2)具体举措

——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坚持“提高型”原则,推进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加大从知名高校、著名导师的高水平博士和海外优秀博士招聘力度。支持3-5名左右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赴名校访学,鼓励教师到国(境)外访学。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优化人才队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适应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和学生工作。探索试行分类管理,优化教师绩效分配方案。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实务能力培养。继续实施“双千计划”,拓展青年教师赴实务部门锻炼学习平台,增强应用型专业的实践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行为规范》等文件精神,加强对教师纪律教育、责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完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激励机制。评选“毕业生心中最好老师”。

5、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开设成人学历教育本科专业2个:法学、行政管理,打造职业培训品牌1个,申报省培、国培计划1个,承接公检法、政府、企业委托项目4-6个。

2)具体措施

——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学院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和服务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过程管理,建设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委托培训项目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建设师资库,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宣传,主动设计、主动服务,加强院地、院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渠道。

6、校友工作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

1)目标任务

形成比较完善的校友工作机制,建立较为完整的校友信息库,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相应的校友会1-2个,寻访一批杰出校友。

2)具体措施

——建立和完善校友数据库。通过各地校友联谊会、班级聚会等渠道及时追踪和更新校友信息,做好校友通讯录日常搜集整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做好校友服务工作。

——推进校友组织建设。根据实际情况,以属地为原则适时组建学院校友会;以属地、专业或班级为单位,选聘好校友联络员。增强在校生的爱校意识、校友意识和母校情节。

——开展走访校友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走访校友并通过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友调研,广泛收集校友对学院改革发展的建议意见和需求,宣传杰出校友事迹。

7、对外交流与合作

1)目标任务

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50人次以上,教职工出国(境)交流、访学10人次,学生出国(境)交流5人次,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以上,搭建校际合作平台1个。

2)具体措施

——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赴境外访学。

——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水平。按照规定引入海外名校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选送优秀本科生赴境外学习,积极接受境外学生来院学习。

——加强校际战略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院校学院开展合作。继续加强与“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力争与南京师范大学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8党建思政工作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

1)目标任务

获先进分党校荣誉1-2次,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1-2次;积极申报校“模范职工小家”;创建1-2个党建活动品牌,每年推介1-2名师生典型;坚持每月1次教职工集体学习制度,每年向学校提供新闻稿件不少于50篇。

2)具体措施

——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中央《基层党组织条例》和安徽省委《实施办法》,以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以“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果。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性教育;加强科级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和交流。

——继续规范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按照新党章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中共2003网站太阳集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暂行规定》,明确发展标准,规范发展程序,严把党员队伍入口质量关,重点做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学院党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推进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立项计划。坚持每年开展1次发展党员工作自查工作。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奉献意识。

——深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坚持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继续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教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廉政理论与法规,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警示教育。

——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育人目标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和载体平台,推进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完善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典型选树工作,开展“毕业生心中好老师”“优秀共产党员”遴选活动;塑造 “美丽学院”文化氛围,继续开展院史编写、档案室、文化墙建设。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育人软实力。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院组织结构。做好教代会、工代会、教代会执委、教授委员会、专业负责人的换届工作;开展科级干部岗位竞聘工作。系统梳理各项规章制度,适时进行“废、改、立”,完善学院有关议事决策规则,推进依法治院;完善学院岗位考核工作办法、工作量计算办法、额定工作量标准、津贴分配办法;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二)完善办学经费筹措与后勤保障机制。开源与节流并举,严格推进预算与执行工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积极拓展社会服务渠道,挖掘社会办学资源,大力开展院地、院企合作,积极争取社会和校友对学院的资助和支持。加强幸福学院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营造“学院以育人为本、管理以服务为荣,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风尚。

(三)加强规划的分解和执行。将十三五规划与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年度工作任务相结合,分步骤有序推进,分解到相关学科、专业,形成总分结合、责任明确的执行体系,形成合力;开展定期跟踪和评估,建立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结合院内外形势和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规划。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赭山校区)学院  网站: www.clgsok.com

Copyright © 2023 2003网站太阳集团(认证平台)App Store All Right Reserved

自2016年9月1日起,您是第 位访问者!

Baidu
sogou